,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”,由此,可推导出另外一句“猫鼠论”——成功之道殊途同归,无论是“黑猫”还是“白猫”,走属于自己的路,抓属于自己的老鼠。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时常陷入这样一个“怪圈”,看到一个人获得成功之后,就会理所应当的赞同他过去所做出的任何行为,而忽视这些行为中潜在的风险隐患,但是对于成功者而言,他们有时候甚至会认为自己的成功只不过是一种侥幸,并无经验可言,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结果偏见。
“结果偏见”属于行为经济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内容,它推翻了经典经济学中关于“信息总体对称”和“人总体理性”这两个经典论断,认为在商业环境中,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现象,往往人们只能看到结果而看不到过程,这就导致了在大多数情况下,人其实并不理性,只关注抓到老鼠的猫,而忽视了去研究抓老鼠的过程。比如说,某家公司每月都有为月最佳员工发放奖金的传统,某月,公司打算把奖金发放给业绩最好的甲,但是据同事们反应,甲平时经常迟到早退、自由散漫,配不上这份奖;而另一名同事乙则平时十分敬业,遇事冷静,在对待客户上也很有章法,只是偶尔业绩不佳,但是应该获得这份荣誉。经公司领导调查后发现,同事们的汇报基本属实,甲在销售领域市场剑走偏锋,但实际上这种方法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;但是乙向来严谨、稳健,其销售方法成功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八十左右。经过该公司领导综合考虑决定,打算把奖项发放给乙。
该公司领导的决策无疑是正确的,他们并没有把目光过分的停留在那位“侥幸抓到老鼠”的甲员工上,而是把认可给了能够为其“抓到更多老鼠”的乙员工,通过克制“结果偏见”告诉员工,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,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大家的奋斗热情,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闪电(微信号:lanrenxin)总结:
对于普通人而言,克服“结果偏见”才是走向成功的必须课。一是要做到善于从成功者的奋斗过程中发现成功的途径,而非从结果中一味的盲从。比如许多人说阿里巴巴因为有了一群优秀的员工才得以发展壮大,但是在阿里创建之初缺兵少将的情况下,究竟是什么帮助其度过难关?二是充分认识到在对方成功的道路上,那些原因是人为可控的,并且学习这个人为可控的原因;三是认识到对方成功方法放置于自身,是否真的合适呢?
除非注明,本网站均为原创。发布者:lanrenxin,转载请联系猴哥(微信:id5169)侵权必究,本文地址:http://www.hougebiji.com/18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