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 首页
  2. 百度推广

可怕的不是穷。而是“穷习惯了”

*本文版权归《樊登读书》所有,欢迎转发至朋友圈,如需转载,可在后台发送“转载”,联系书童授权。

先说一个活生生的例子。

老家楼下有个小卖部,从我记事起它就一直在。“套牢”我零花钱的文具、糖果,还有家里来客人时要买的啤酒和饮料,都出自这个小卖部的库存。开店的两口子比我父母小不了几岁,楼上楼下关系近,赶上放学回家时家里没人,我还能去店里蹭顿饭。由于位置很偏,这家小卖部的生意说不上有多好,但最起码还能维持下去。

前两天,老妈发微信告诉我,这个充满童年回忆的小卖部倒闭了。

说实话,我很难过,但并不惊讶。

去年过年回家,家里年前囤的啤酒库存告急。由于外卖行业全面休假,我只能套上大棉袄,揣上手机,哆哆嗦嗦下楼去了小卖部。

然后我才发现了一些之前忽略的东西:这家小卖部的招牌已经没了,从灰蒙蒙的门脸钻进去,四壁昏暗空旷,只有地面上堆着几个装啤酒和空瓶的塑料箱——是的,这家小卖部现在只能卖啤酒了。

叼着烟头、面容沧桑的老板大叔给我装完啤酒,看着四处找二维码找得一脸懵逼的我,默默说了句:十五。

我回过神来:“只能现金?”

“嗯。”

可想而知,已经很久“没摸过现金”的我,只能重新跑上楼问老妈要了十五元。也不难理解这家小卖部为何沦落到今天的惨淡局面,连手机支付都不能用,又何谈与入驻了各大外卖平台的商家们竞争呢?

我气喘吁吁地把钱递给大叔,忍不住说:“现在哪个店里没有二维码啊,你也弄一个,不然多耽误赚钱啊。”

我一边说,一边很起劲儿地展示了一下手机里的支付软件。

没想到大叔不怎么理我,而是掐灭烟头,摆了摆手:“学那些太麻烦了,就这样吧。”

后来我妈告诉我,老板大叔一开始也愁过,我也不是第一个给他出主意的人。但他就是不爱学那些软件,觉得有风险,觉得烦……然后一步一步地拖到了今天。

我突然悲哀地明白,贫穷不可怕,可怕的是,很多人已经穷习惯了。

穷习惯了,意味着宁可忍受当下“安稳的贫穷”,也不再愿意花费时间精力去学习新生事物了。

穷习惯了,意味着一个人不再愿意转变思维,不再愿动脑子了。

穷习惯了,意味着你要和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时代脱节了。

樊登老师之前提过一个词,叫“口味冻结”。

这个词是说,三十三岁大概是一个人对待流行文化的分水岭。过了这个年龄,你不会再去听最新的音乐,不再关注当下娱乐圈最火的明星,而是开始怀旧。

把这个词套用到我们今天探讨的问题上,就可以说是“思维冻结”。

口味冻结或许会使人错失一些感官上的娱乐,而思维冻结很可能会让人就此错失了一生。更严重的是,与口味冻结相比,思维冻结正呈现出一种低龄化的趋势。越来越多“很有想法”的年轻人正以“太麻烦”、“不现实”等理由,不断给自己设限,迟迟不肯迈步,然后眼睁睁地与时代给予我们的机会擦肩而过。

与父母辈相比,当下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让赚钱成为了一件相对容易的事。B2C、C2C、KOL、UGC……各种营销平台和玩法层出不穷。有人放手一搏,赚得盆满钵满,最终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;有人隔岸观“火”,内心踌躇:如果我现在开始,还来得及吗?流量被瓜分得越来越少,价格越来越贵,新品牌还有多少余地?

有句老话:办法总比困难多

如果让你立刻说出一个饮料品牌,相信有一半以上的人会提起可口可乐。炎炎夏日,从冰箱中拿出一罐“冰阔落”,听到易拉环的一声脆响,空气中顿有一股果香与药香混合的甜蜜气息,还没入喉,便已然觉得畅爽无比。但这个被中国人誉为“肥宅快乐水”的神奇饮料,上市第一年只卖出了25瓶。

那之后的几年,可口可乐的销量虽稍有上升,但在拥挤的饮料市场中还是难以拔得头筹。后来可口可乐公司发现,零售商家为了保持饮料的冰爽,会把这些瓶子都放在一个大冰桶里,但当时所有饮料瓶子都是一个模样,不仅难以在“茫茫瓶海”中一眼辨出谁是谁,而且容易手滑,打破瓶子。

于是可口可乐公司在瓶子上做起文章来。终于在1915年,这个让人“只看影子都能认出来”的流线形瓶身问世了。它不仅样子别致,更有着好握易抓的特点,这些都迅速增加了可口可乐的知名度,使其一路火到了今天。

转变思维,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“痛点”。

回到当下,有好多市场在最近几年已经看似饱和,却也仍然有新品牌后来居上,异军突起。这其中就有2015年才登录,仅用三年就在出行市场杀出重围的神州专车。我们以为流量盛宴将要散席的时代,其幕后操盘人杨飞出了一个新的思维方式——流量池思维。

”是一个大容器,它代表着存续。

当下的流量之困,是所有行业、所有企业都在面临的问题。而存续运营流量、获得更多流量的“流量池思维”,对于受困的创业者或营销人才更有意义。

是的,有着广告门年度CMO,中国广告长城奖得主,神州优车集团CMO等等头衔加身的杨飞在新书《流量池》中说:“如果你是BATJ(分别代表百度、阿里巴巴、腾讯、京东)等大流量的输出者,本书的很多经验仅供参考。我更希望启发那些流量贫乏、营销无力、急需转型的传统企业或急需在移动端有所突破的创业者与营销人。

对于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或营销人来说,成功的瓶颈并不是个人能力,而是趋于冻结的思维。快速打响品牌与切入市场的“急功”以及获得流量后尽可能变现的“近利”,这些在营销领域完全没错,你需要的只是转变思维,接受新知,下一站:梦想落地。

 

联系我们

 

code